登录

宁夏工业发展概况及产业优势

2019-10-10 来源:宁夏新闻网

简要:宁夏工业发展概况及产业优势

一、宁夏工业概况

宁夏工业起步于1958年,成长于三线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经过59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轻纺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截止2016年,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39.7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3%,近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8%左右。2017年1-11月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5.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西部排名第7、西北第1。工业倚重依能特征明显,轻重工业比为19.3:80.7,煤、电、原材料行业占全部工业的75%以上,轻纺行业占比15.9%,机械行业占比5.4%。全区共有工业园区32个,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有宁夏电力公司、神华宁煤、中石油宁夏石化、宝丰能源、大地循环5家企业;过50亿元的有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宝塔能源、如意科技、中银绒业4家企业。

二、产业优势

canyin.png

(一)煤炭及煤化工行业。煤炭是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2016年,全区原煤产量7075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210.6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的20.3%。现代煤化工总产值占全部化工行业的37%左右,已形成产能1229万吨。

1.煤炭资源富集生产水平先进。煤炭预测资源量2029亿吨,累计探明储量338亿吨,居全国第6位,人均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全区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8%和92%,全区集中规模化转化的煤炭占总消费量的79%,煤层气利用率50%。

2.现代煤化工行业全国领先。神华宁煤等企业先后攻克了大型先进煤气化、合成气变换新技术、大型煤制甲醇、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一大批技术难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其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基多联产、聚甲醛、二甲醚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实施顺利,年均负荷率达到90%以上。2016年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第一套装置)成功投产,技术及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8.5%;煤制烯烃产能达到260万吨,煤制甲醇产能620万吨,位居全国第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已经成为我区工业经济最大的增长极,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力行业。全区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3509.6万千瓦,2016年,电力工业增加值170.3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的16.4%。

1.电力装备水平较高新型能源发展迅速。大型空冷火电机组装机容量716万千瓦,余压余热、资源综合利用自备机组达264.3万千瓦。新能源机组装机占总装机的41.2%,容量排名全国第5,宁夏已被列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2.电力外送能力进一步加强。已建成宁东至山东±660千伏、宁东至浙江±800千伏两条直流输电通道。银东直流、灵绍直流外送能力达1200万千瓦, 2016年累计外送电量29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2017年在送浙配套电源未全部投运情况下,我区积极争取送浙电量155亿千瓦时,提高了区内火电机组利用小时。

3.电力市场改革取得明显进展2014年起我区全面推进电力直接交易,交易电量规模逐年扩大,占比从2014年11.4%提高到2016年43.3%,截止2016年底共完成直接交易电量532亿千瓦时,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0.6亿元,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占比43.3%,居全国前列。2016年5月启动了售电侧改革工作,开展购售电业务试点。

现代纺织行业。不断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区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72.6亿元,同比增长18.7%,占全区工业比重7%。

1.世界羊绒主要集散地和产地。羊绒产业是我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每年超过1万吨的原绒(占世界50%、全国的60%)在我区集散,供应了欧洲70%以上的精纺绒、中国60%以上的精品无毛绒,1900吨的羊绒纱线产量也使我区跻身全国羊绒纱线生产基地前列,绒条、纺纱、毛衫等羊绒制品精深加工比重近50%。已形成原绒购销―洗绒梳绒―绒条―纺纱―面料―服装的完整链条。

2.棉纺行业已起步并迅速壮大已形成160万锭的纱线产能,以商招商、集约发展的效应初步显现。发展现代纺织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近几年,由于东部资环压力日益加大,东部人口密集、工业用地逐年减少加之用工成本高,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西移。已经落地我区的如意、恒丰、恒达等纺织企业都是山东大型纺织企业的战略西移。

3.化纤行业实现产业链对接。去年以来,一批化纤类项目在我区相继开工建设,为宁夏纺织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宁夏越华新材料年产6万吨环保型差别化氨纶项目与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比邻而居,中石化生产的聚四氢呋喃,可直接进入氨纶生产车间,为其深加工提供原料保障,终端产品将直供优衣库、匹克、恒源祥等知名企业。如意集团12万吨氨纶年底投产。两个项目达产后可控制国内30%产能,业内具有话语权。随着我区煤化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煤制甲醇向下延伸出烯烃类和芳烃类的化工产品,可为进一步生产制造合成纤维提供原料保障。

(四)装备制造行业。我区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仪器仪表、铸件铸造、高端轴承、数控机床、电工电气、新能源装备、煤矿机械为主的产业结构。截止2016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5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6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4年的4.5%提高到2016年的5.4%。

1.部分企业竞争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企业28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7.8%。共享集团“大型高端燃气轮机铸件研发”和“铸造智能化工厂建设”等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产业化应用,小巨人机床卧式加工中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地奔牛的刮板输送机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2.基础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我区拥有较为丰富的钢铁、铝、镁、锰等资源,有利于高端铸造产业发展。现有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机器人系统集成等企业发展较快,机器人减速器等研发制造项目即将完成,能够较快形成产业配套。我区制定出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汽车产业的若干规定》,对汽车及其零配件产业发展给予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等大量优惠政策。近年来,汽车轴承、铝合金轮毂、刹车盘等汽车零配件项目及铝合金专用车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为汽车整车及其零配件企业的引进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我区化工产业,特别是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化工装备制造和环保装备制造方面,有较大合作空间。

)化工行业。化工行业是我区工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近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占比最大、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行业。2016年底,实现工业增加值240.8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的23.2%,近三年年均增速16.1%。

1.化肥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全国领先我区是西北重要的化肥工业生产基地,拥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三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已形成年产合成氨120万吨、尿素210万吨的产能,是全国百万吨尿素生产企业之一。已建成的国内首套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的第三套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大型尿素项目,正在开展试车前的准备工作,如试车成功,将打破国外企业在大化肥行业的技术垄断,彻底结束我国大型氮肥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提高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的示范工程,也结束了我国氮肥工业引进国外技术和装置的历史。

2.电石及深加工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我区电石产能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3位,全区现有电石生产企业32家,总装机容量275万KVA。密闭式电石炉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60%左右的电石用于深加工,是我国重要的电石与氯碱生产基地之一,现已形成PVC75万吨、烧碱85万吨、双氰胺30万吨的生产能力。于今年7月底建成投产的盐化工项目,成功突破了传统氯碱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与绿色化发展。氰胺系列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具备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等综合优势,成为引领国内氰胺产业发展的旗舰和中国氰胺系列产品的重要出口创汇、科研创新基地。

(六)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宁夏工业“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主要产品有单晶硅棒、硅片、多晶硅锭、组件、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电极箔、工业蓝宝石等。截止2016年,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共有规上企业1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95亿元。

1.单晶硅棒生产水平全球领先。银川隆基硅最新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单晶炉,应用国际领先的RCZ拉晶技术和单晶炉新型热屏技术,单晶硅棒直径和单炉月产能均为国际最高水平,具有较好的上下游配套优势。我区是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10大光伏产业园区,总装机容量11GW。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潜在市场较大。

2.生产成本优势明显。宁夏是全国人均电力装机容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煤炭电力资源丰富,长期保持电力成本优势,适宜发展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多晶硅以及锂电池材料、电极箔、工业蓝宝石等对电价敏感的产业。我区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实行电力直接交易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享受区内最低的工业电价。

3.气候条件适宜宁夏气候干燥,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有利于提高电子产品原材料的品质。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极箔等产品,可减少除湿除尘方面的成本。全年太阳能总辐射量为5781兆焦每年每平方米,且太阳直接辐射多、散射辐射少,日照时数多达2835小时,最高达3100 小时,年日照百分率达64%,对于太阳能利用十分有利。

(七)医药行业。近年来,宁夏医药工业发展势头较好,

主要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饮片等领域。2016年,全区规上医药企业16家,实现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 29.2 %,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

1.生物医药水平国内领先。宁夏依托干燥的气候、丰富的能源为发展化学原料药产业和发展下游产业链创造良好的条件。化学原料药产值占比70%以上,生产企业分别是启元药业、丽珠集团、泰益欣制药、金维制药等,主要产品有四环素、硫氰酸红霉素、VB12、VC、洛伐他汀、盐酸林可霉素等。其中,硫氰酸红霉素产量占全球1/3,VC产量居全国第5位,VB12产量居全国第一,我区化学原料药整体市场需求良好,价格稳定,发展的优势明显。

2.上游产业配套能力强。我区有30多家电石企业,产能达到550万吨,电石下游产品双氰胺产能也近40万吨,可向医药产业继续延伸,为生产胍类化合物提供充足的保证。同时现我区也正在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承接东部医药企业项目转移奠定基础。

原材料行业。以冶金、有色和建材等为主原材料行业是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2016年,等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的13%。

1.技术装备水平全国领先。冶金和有色工业装备大型化、密闭化、节能化成为行业发展主流,一批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主要产品单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铁合金行业建成了国内单台容量最大的63000kVA矿热炉,25500kVA及以上矿热炉占全部炉型的78%,微机控制及自动加料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低压无功补偿等节能技术全面推广,铁合金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电解铝行业在全国率先建成单体最大的400kA铝电解槽。电解锰行业开发应用了多管式移动床还原炉焙烧技术,解决了进口锰矿石除铁技术瓶颈。碳化硅行业建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40000kVA冶炼炉,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流。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形成以冶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建材、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电解金属锰产能80万吨,占全球的40%。

2.产业链逐步延伸钢铁行业由单一的炼铁—钢坯、炼钢—轧材生产线发展为选矿—炼铁—炼钢—轧材全产业链,实现了连铸连轧。金属锰行业形成以石膏制酸—电解锰—锰渣综合利用,铬铁、镍铁—稀土彩钢板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铝行业建成了30万吨铝加工、20万吨轻合金装备、20万吨铝板带箔等项目,铝资源的就地转化率提高到40%,构建了“煤―电―铝―铝合金―铝板带箔―铝型材―零部件”产业链模式。下游深加工开发了高纯铝、高端建筑型材(模板)、汽车轮毂、医用铝箔、包装用铝箔、轨道交通、电缆等领域用铝合金系列产品。金属镁行业形成“白云岩—兰炭—铁合金—金属镁—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产业链模式,镁合金深加工技术取得新突破。铁合金企业研发和生产了高纯硅铁、低钛微铝硅铁、高纯铬铁、高纯锰铁、高硅微碳锰、高硅硅锰、氮化硅铁、氮化锰铁、氮化钒铁、稀土合金、硅钙合金、硅钡铝合金等特殊质量微合金钢炉料产品,形成了“一主多元”、多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3.新材料产业实现新跨越。依托钽铌铍钛等稀有金属新材料特色高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了细直径钽丝、一氧化铌、铍铝合金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提升了我国钽铌铍的世界话语权。铝镁轻金属领域实现了铝棒材、板带规模化生产,广银铝业铝合金棒出口瑞士为奔驰、宝马高端车及富士康做配套,突破了镁合金零部件产业化应用研究。钢铁领域由普钢向特钢转型,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军品特种钢丝绳系列产品、稀土彩钢板新材料、弹簧钢等,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建筑用成型加工配送钢筋,已进入铁路、高铁、地铁、城际网等建设领域。铁合金领域产品向特种合金、多元复合合金等方向发展,微合金钢炉料和特殊硅合金产品生产企业占铁合金企业总户数超过40%。炭基材料领域开发出了氮化硅陶瓷制品、煤基高纯石墨等新产品,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

4.建材行业资源条件优越装备工艺先进。石灰石资源储量5.2亿吨,遍及全区11个市县,可以满足建设大型水泥厂的需要。石膏是自治区除煤炭以外的第二大矿产资源,累计探明储量居全国第六位。全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例占96%以上。全区固体废弃物达1.5亿吨,综合利用1.08亿吨。水泥以及各类新型砖瓦砌块、建筑石膏墙板等产品是消纳粉煤灰、电石渣、冶炼废渣、脱硫石膏等废渣的主要途径,建材行业成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主体。